查看完整版本: [-- 轉大木呈洋磯研:"斜"的理論 --]

-> 浮 游 磯 釣 -> 轉大木呈洋磯研:"斜"的理論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大木經銷 2013-02-12 13:36

轉大木呈洋磯研:"斜"的理論

全新推出的新概念水中,是首創的磯釣水中丹錐概念,針對近年一些鼓吹水面丹錐"打斜",而水下釣組並不一定會跟著"斜"的理論,提出了根本上真正能讓末端釣組在水流中緩斜的應對方案。
非完全底端置重的構造,讓水中丹錐在值勤時,能稍稍的傾斜,搭配子線上無鉛荷的輕漂組合,在標點水流的沖帶或是控線拖擺下,3M子線能在水裡呈現自然的前擺狀態,也就是所謂的"打斜"。以往理論,想從水面丹錐的斜態來要求下部釣組打斜,除非是0號釣組組合在水流中,加上輕微的控帶手法,有可能確實的達到"斜"的要求外,只要超過B的釣組,要達成這個想法,可說只是"表面"波呈現的傾倒,來安慰想這樣結果的釣者而已。而就算是0號釣組組合,要是釣者不控帶得宜的話,丹錐被水流推前(釣組中水阻最大的就是丹錐),輕漂下部釣組後斜的狀態,還是肯定的會發生的。
而新設計的水中,深潛在水裡,產生的水阻動力,可以跟水表丹錐同步前行,丹錐到水中這一段有自重力,在水流的推行下,無任何咬鉛的子線,加上南極蝦的水阻,可以讓標點中水流輕易的推斜子線部份釣組,達到真正的打斜概念。
釣黑鯛、真鯛時,隨著流水放出釣組乘流出去,一路尋找魚縱是很必要的過程。釣者不能因一味要求釣組"打斜"而強加控帶,讓釣組永遠在小範圍中前進、後退的原地踏步,這對於釣果有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對狙擊躲在水流後方的大型鯛鯛,有著相當負面的影響。要滿足想讓餌前行"打斜",又能讓釣組順利乘流的釣友,您現在不需要再困擾於密集控帶後的"原地踏步"問題,或是波扯斜了,但水下釣組是反著斜的假象困擾~~試試全新的新概念水中吧!讓您有全新的感受!

 高重心有助打鞋?


 

為了釣組打斜把浮標重心上移,是為了人本的直覺?還是真的有實際的整體效用?

這個題目可能會造成一些爭議,但希望看倌先擺下成見,以冷靜+理性的思考來研究討論這事。

把丹錐的重心往上移,確實是因底部重心移動,置重變成在水面浮標旋動的中心點,自然波容易被扯斜。但是否其下釣組也就因丹錐容易斜,而就跟容易著斜?

而在個人想法裡,水下的線組,並不會因波的傾斜而在水下就跟著就斜,要線組斜必要的條件,是要有人的操作控帶與下方水勢的推送,那.......單獨的要丹錐容易傾斜....是什麼用意?腦子不靈光,想了很多年都沒幫它找到理由,希望知道確實內容的同學不吝指教。


釣黑毛時,是常靠控帶技巧引毛追餌,但我不認為打斜是主要訴求,當然控帶之下水下釣組一定會前探傾斜沒錯,但主要控帶目的是讓鉤子上的餌揚動~擬活化,刺激魚兒追餌。

而在個人釣毛經驗中,在黑毛標點的水文活絡標點中,施展控帶最佳的搭配就是底端較大的丹錐。不過重心也還是越低越好,為什麼?
為了釣組打斜把浮標重心上移,是為了人本的直覺?還是真的有實際的整體效用?

這個題目可能會造成一些爭議,但希望看倌先擺下成見,以冷靜+理性的思考來研究討論這事。

把丹錐的重心往上移,確實是因底部重心移動,置重變成在水面浮標旋動的中心點,自然波容易被扯斜。但是否其下釣組也就因丹錐容易斜,而就跟容易著斜?

而在個人想法裡,水下的線組,並不會因波的傾斜而在水下就跟著就斜,要線組斜必要的條件,是要有人的操作控帶與下方水勢的推送,那.......單獨的要丹錐容易傾斜....是什麼用意?腦子不靈光,想了很多年都沒幫它找到理由,希望知道確實內容的同學不吝指教。


釣黑毛時,是常靠控帶技巧引毛追餌,但我不認為打斜是主要訴求,當然控帶之下水下釣組一定會前探傾斜沒錯,但主要控帶目的是讓鉤子上的餌揚動~擬活化,刺激魚兒追餌。

而在個人釣毛經驗中,在黑毛標點的水文活絡標點中,施展控帶最佳的搭配就是底端較大的丹錐。不過重心也還是越低越好,為什麼?
為了釣組打斜把浮標重心上移,是為了人本的直覺?還是真的有實際的整體效用?

這個題目可能會造成一些爭議,但希望看倌先擺下成見,以冷靜+理性的思考來研究討論這事。

把丹錐的重心往上移,確實是因底部重心移動,置重變成在水面浮標旋動的中心點,自然波容易被扯斜。但是否其下釣組也就因丹錐容易斜,而就跟容易著斜?

而在個人想法裡,水下的線組,並不會因波的傾斜而在水下就跟著就斜,要線組斜必要的條件,是要有人的操作控帶與下方水勢的推送,那.......單獨的要丹錐容易傾斜....是什麼用意?腦子不靈光,想了很多年都沒幫它找到理由,希望知道確實內容的同學不吝指教。


釣黑毛時,是常靠控帶技巧引毛追餌,但我不認為打斜是主要訴求,當然控帶之下水下釣組一定會前探傾斜沒錯,但主要控帶目的是讓鉤子上的餌揚動~擬活化,刺激魚兒追餌。

而在個人釣毛經驗中,在黑毛標點的水文活絡標點中,施展控帶最佳的搭配就是底端較大的丹錐。不過重心也還是越低越好,為什麼?

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
在控帶時主線施以扯力,做為水面媒介線組支撐點的丹錐,當然是越能穩定的"抓"在原點是最好的,才不會控帶一下就被拉回太多距離。

而丹錐在水裡是下端入水較深,這應該是沒有爭議的吧?呵!
丹錐這個在控帶行為中,充當釣組水面以上與水面以下的中介點,它的重心離水面越低,是否利用水阻的作用力越大?越近水面近時著力越弱?

而若用的又是底大上小的丹錐,加上至低的置重把重心拉低,來擴大頂小底大的丹錐大屁股水阻,讓丹錐越穩的停在原點,令水下釣組被水流推送,鉤餌上揚,生動活潑.......以下省略8650字。




wawa 2013-02-12 14:16
    

wing_338 2013-02-12 18:28
      

高桥蕉 2013-02-12 18:47
          

joaoao 2013-02-12 19:36
      

悲情釣手 2013-02-12 20:33
      

ymtchris 2013-02-13 15:19
    

总载 2013-03-05 18:29
    


查看完整版本: [-- 轉大木呈洋磯研:"斜"的理論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12134 second(s),query:2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