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轉貼磯釣好文章(9) --]

-> 浮 游 磯 釣 -> 轉貼磯釣好文章(9)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arrowtsang 2009-01-13 22:20

轉貼磯釣好文章(9)

磯釣仕掛3招了!
紙上談兵只是一種概念傳輸
曾經看過了小弟的”淺談磯之靈魂--誘餌”,相信釣友們正躍躍欲試,探究一下朱記的推介是否”講就天花龍鳳,做就無所適從”的江湖賣勢手法。
老實講,紙上談兵只是一種概念的傳輸,然後在實施上,釣友需因應釣場以既有的概念去磨合演化,才能將變幻莫測的海、魚、空控制於股掌之間,甚或創出獨門絕技。
既然概念的傳輸如斯重要,因此,我們在此再一次紙上談兵,好讓看倌累積更多腦原素,剋龜取勝。
在”萬誘引力”一文,相信看倌還仍記得選擇誘餌的其中一個口訣”深淺距離”。有了這些概念,我們理應在釣場上已可將誘餌配合釣組,發揮中魚本能。但在市面上,千千萬萬的浮波、釣針都有著不同的特性。選擇?談何容易!

先甜後苦
我是一個很講求基本功的人。但在生活緊張、節奏急促的香港,在每星期只有一天半天時間去休閒釣魚的朋友,大部份都沒有這般耐性去遂步研究。所以,我一般都是探用一些拋磚引玉的方法,先以速成技倆塗毒釣友、引君入甕,然後再慢慢將其修成正果。
有一段時間,我可能看得釣魚影帶太多,每次出礁都會扮足名人一樣,帶上一大盒數十粒的浮波浮針,以備不時之需。後來,當發現每次來來回回都只是用上那不到十款的浮子時。那個浮波盒便幾乎永別了。
我那時常攜帶不到十款的浮子,原則上都只是用在本文所述之3招4式內。因此,其實那十款的浮子,有些型號及負載力是重覆的,以備掛斷飄走後有得替用。
在本文所謂3招4式之名字,是為方便解說,看倌若在其他文憲中似曾讀過,實屬巧合,但絕無抄襲之意。因為釣組結構,來去都不外是那10招8招。誰也抄不了誰。只是我那3招4式都曾經在比賽中令我得過獎,又或在我的釣遊經歷中,在不少於3種場合中過魚,在此才抖膽向各釣友分享而矣。

就餌
在講出釣組(又名”仕掛”)之前,大家首先要明白的第一個概念,就是魚是如何”就餌”的,亦即是流水將釣組及釣餌形成送往魚口中之最佳角度。簡單地說,其實這個概念只有兩點要記: 一就是釣組在水中時應維持在45度斜度、二就是魚一般是逆流覓食。(因此而說出在誘餌帶流尾之釣手是中機率最高的)。有了這個基本概念,我們便容易明白如何設定正確釣組。

三招了
第一招”平衡釣組”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兼單一式的釣組。一粒2B~5B浮波,再在子線夾上相同重量的兩粒夾鉛以平衡浮波之負載力。夾鉛之分佈,一般是以三分一、三分一距離平均夾在1至2.5噚長的子線上。然後以推動夾鉛向上或向下以配合流速之轉變或目標魚之就餌喜好。浮波號數之選擇,則受風、流、湧及釣場深淺左右。
這個釣組是我一出道便拜師巴士華所學,在出道頭三年屢試不爽,中魚無數。亦是1997年我在新華釣魚會首次一嘗冠軍滋味的釣組。其後所有釣組之變化,都是沿著該兩粒夾鉛上下推動之理念演變出來。

第二招” 壓水飄流法”
壓水飄流法”有兩式。第一式是以丹錐浮波為主體。”壓水”是指將一粒5B至1號之浮波以一粒相同或80%以上重量之大型水中、中通鉛或夾鉛置在擰圈上方使其”壓”在水面以減慢浮波因風、流、湧引致之快速移動。”飄流”是當浮波流速減慢後,將一段1至2.5噚長之子線以全飄之自然姿態沉降至釣層然後慢速移流。一般我會預先在子線上加上一粒G3至G5之夾鉛,因應不同水底流層速度及目標魚就餌習性,而將夾鉛推在鈎上一呎至擰圈底部位置。因為浮波主體之流速相應減慢,因此全飄之子線便有足夠時間沉降至釣層。在這慢沉過程中,當子線越長,沉降所經過之釣層便越廣,中魚之機率便相對之增加。
這個釣組是我近4年最常用的一個懶人仕掛。組合簡單但變化快速兼適合不同釣場及魚種。
通常教授新手,我都是以此釣組為起步。小兒Thomas近期之初磯,亦是以此釣組釣獲其首條32cm黑沙。2005年我所獲得的千磯匯聚友誼盃冠軍及2006年的香港鱗海盃亞軍便是以此釣組取勝。2007年1月,本人更以此釣組釣獲港水紀錄之41.5cm口太黑毛。

” 壓水飄流法”第二式是以浮針為主體。
壓水飄流法中使用浮針之原理及組合基本上與浮波一樣。我使用之浮針分為15CM、30CM及45CM三種長度。當投出後視認性越低便用越長。浮力(負載力)會由5B至1.5號,我通常都是以0.8號及1.0號為主打。但要留意的,就是浮針在投出時,較易與母線或子線纏在一起。所以我較喜歡用沒有自重的浮針,原因是沒自重的浮針投出後都是橫卧在水面,當浮針在一段時間後豎起,99%表示釣組順利張開後完成沉降。若使用有自重之浮針,則會留意浮針突出水面部是否於短時間縮短。若是,即表示子/母線或水中與浮針纏住了。
使用浮針,主要是因為場合之需要,例如面向強光遠投後需加浮子強視認性、浮波在強勢之風、流及湧下,因風力或剩流性引至浮波出現負浮力及大量假魚訊等。至於頂口問題改用浮針,以本人之經驗來說,那只是因為天氣水流等影響魚之活性,而引致魚就餌之活躍性減低而矣。這種情況下,因魚之就餌緩慢(即是又含又吐幾次後才吞餌再慢慢游開),我只當作其”精口”而非”頂口”。只要釣組設定恰當及控絲得怡,用浮波一樣可以中魚。
壓水飄流法使用大型水中而與中通鉛及夾鉛之分別,主要視乎浮子之負載力與釣場深淺及水流情況而定。因為當用到5B以上之浮子, 夾鉛之號數已不能配合,所以會改用中通鉛或水中。一般深度在一竿以上,我則會使用大型水中,以便水中乘流時而令致整個釣組可維持一個45度就餌角度。若使用重量大之中通鉛或小型水中,會引致子線與母線形成少於45度之”L”形狀,當魚就餌時魚訊會變得不明顯。
2007年香港鱗海盃選拔賽,我便是使用1號30CM長浮針、0.8號大型水中、12呎子線加G5夾鉛遠投約4竿外取獲3口共5斤之牛屎而位列第5名。

第三招之”固定全游動”
看倌可能會覺得有點無稽。既然固定,又何來全游動呢?
正如我在本文開始時說過,我那所謂3招4式之名字,在本文是方便解說,亦希望看倌能顧名思義,甚或賞面參閱本人其他小作或網誌時方便溝通。
固定全游動是使用G2至1B小型浮波,配合相同重量及呎碼之球體形大型水中之輕盈仕掛,即是G2浮波加-G2水中或B號浮波加-B號水中。
除加上上擋固定仕掛全長外,固定全游動之基本結構、釣組操控甚至沉降之釣層實與全游動分別不大,但卻比全游動較易操控。子線長度一般為釣層深度之三分之二再加上一粒G5夾鉛修正角度,但最長只可達至2.5噚,否則浮波不單容易”頂”竿頭,更會增添探控之難度,尤其是在投出及在低釣座中魚上魚時。母線方面以配用2號或以下及釣場在4級風以下為佳,釣組全長則為釣場之深度。
由於大型但重量細之水中下沉速較慢長較相同重量之夾鉛慢,當配合長子線以接近全飄姿態沉降,釣組便可以以鐘擺形式由上而下自然地緩緩落下至底層,對尋找不同流層之魚種,與全游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唯與全游動最大分別之處,便是釣手可以減少”張線”及”控絲”之投巧 (但要記住,是”減少”而非”不需”),當線擋抵達浮波頂時,便表示釣餌已接近釣場底部(釣組會受乘流影響出現傾斜度而非達至海底)。
釣手只需將此釣組全長加深至釣場之兩倍甚至三倍,或者將釣組加重至負浮力,其實已轉換成全游動之姿態作釣。此情況下,”張線”及”控絲”之投巧便需要提升。(”張線”及”控絲”是指收放主絲致使釣組維持及沉降在正確角度及釣層。)

”固定全游動”其中一個特式,是可減除釣手在初玩全游動時的那種懷疑釣組是否已下降或出絲之忐忑不安心態。
2008年1月1日,我便是以此釣組在港水釣獲32cm黑毛。寫本文時之前兩天,亦在吉澳稔州中獲38cm黑沙。

以上3招,包含了”深淺距離”、”剛柔並重”之釣場及目標魚特性。希望能襄助看倌解決釣組之煩惱,從而無往而不利。

achong 2009-01-13 22:44
      

joaoao 2009-01-13 22:53
    

1魚 2009-01-13 22:58
轉貼原著文章,請列明文章來源,,以對原著者應有的禮儀~謝謝   

小小釣手 2009-01-13 23:04
        

chon 2009-01-13 23:14
    

itit 2009-01-13 23:17
    鸠人

沙立皇 2009-01-14 00:04
          

choi輝 2009-01-14 00:23
    

釣魚痴 2009-01-14 00:55
    

財叔 2009-01-14 01:06
       得益

服部半藏 2009-01-14 01:29
    

tim6161080 2009-01-14 01:45
  

FM 2009-01-14 02:09
    

ymtchris 2009-01-14 09:48
  

2009-01-14 13:34
    

chicken 2009-01-14 15:50
 

试水鸬鹚 2009-01-14 20:38
好帖!狂顶一个!!!         

康渔 2009-01-14 21:07
      

老秋 2009-01-14 21:26
[attachment=61411]
    

常滿 2009-01-14 22:00
        

arrowtsang 2009-01-15 19:36
引用
引用第  3  樓  1魚  於  2009-01-13 22:58  發表的 :
轉貼原著文章,請列明文章來源,,以對原著者應有的禮儀~謝謝   
收到.

TUNA 2009-02-03 10:19
        


查看完整版本: [-- 轉貼磯釣好文章(9)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15564 second(s),query:2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