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 F1 ] R6 摩納哥站賽事報導 --]

-> 車 天 車 地 -> [ F1 ] R6 摩納哥站賽事報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sashimi 2009-05-29 00:02

[ F1 ] R6 摩納哥站賽事報導

在 Monte Carlo 蒙地卡羅的摩納哥賽道內一眾歐洲皇室貴族、名流紳士、達官貴人、誇國企業家及富豪影星等早已齊集參加每年一度的 F 1 嘉年華會;雖然昨日排位賽入座率不到 80% ,但比賽日已接近95%。現場氣溫為 25度,賽道則 42 度,濕度只有 58 % ,預計下雨機會極微。第六站賽事已取得 4 個杆位的 Button 及其隊友均選用軟胎於賽事初段之用。Q – 1 退出後取得第 16 位的 Hamilton 因需要更換變速箱,所以被罰至尾位起跑,相反 中島一貴 狀態大勇,他首次跑入前 10 名起跑位置,而 Toyota 的 Timo Glock 以 700.8kg 超重油量留在維修站起跑。

起跑次序為:1St Button 647.5kg , 2nd Kimi 644kg , 3rd Barrichello 648kg, 4th Vettel 631.5kg , 5th Massa 643.5kg , 6th Rosberg 642kg , 7th Kovalainen 644kg , 8thWebber 646.5kg , 9th Alonso 654kg , 10th Nakajima 668kg。

紅號熄滅後 Button 及 Barrichello 起跑相當暢順,而Kimi 利用 KERS 亦未能在第 1 號 Sainte Devote 彎角超前位置,相反更被 Barrichello 進佔第 2 位;在 Sainte Devote 彎角過度擠迫下車手不敢犯錯,續一跟著前車,所以 4 ~ 10 位未有改變。Hamilton 起跑反應其快,一下子便超越前面的 Heidfeld ,可惜到 1 號彎又被對方反超前,Hamilton 變回第 19位。

完全第 1 圈次序:1stButton 、2ndBarrichello、3rdKimi、4thVettel、5thMassa、6thRosberg、7thRosberg、8thKovalainen、9thAlonso、10thNakajima。



Hamilton 在 游泳池路段超越了 Heidfeld 之後下一目標就是 Trulli ,兩圈後在隧道內他利用 KERS 成功超越至第 18 位,下一圈在同一位置亦成功超前 Kubica ,強悍的Hamilton 看似要為排位賽挽回點面子。第 6 圈Massa已緊貼 Vettel,追至隧道時 Massa 已有所舉動,他出隧道後想從左邊攻擊 Vettel ,但冷靜的 Vettel 微微靠向左移,剛好檔住 Massa 的去路,超速之下 Massa 唯有衝上 Nouvelle Chicane 避開碰撞,返回賽道後慢速讓回位置給 Vettel ,但反應不弱的 Rosberg 趁虛而入,Massa 發夢也估不到再跌一位變成第 6 。

完全第 8 圈次序:1stButton 、2ndBarrichello +22.849、3rdKimi +4.255、4thVettel + 17.540、5thRosberg + 17.754、6thMassa + 18.238、7thKovalainen +18.896、8thWebber +19.677、9thAlonso +20.301、10thNakajima +21.250。

兩圈之後 Vettel 同樣跑至隧道路段因受到軟胎過度損耗影響,速度大不如前,後面的 Rosberg、 Massa 及 Kovalainen一下子將他由第 5 位壓至第 7 位,車隊馬上召回 Vettel 到維修站更換輪胎。另邊廂Toro Rosso 的Buemi 衝過起跑線因較遲煞車,導致直撞向前面的 Piquet,而STR4 賽車正卡住 R29,Piquet 被推至護胎牆才停止, Buemi立即退出, Piquet 雖然駛回維修站,但損毀嚴重亦要退出比賽。
比賽至第15 圈,前列車手開始陸續進行補給,首先是Kimi ,Barrichello 及Button稍後進站,Button換胎後繼續領先;第18圈 Rosberg 亦進站。就在各車手換胎之際,Vettel以硬胎在賽道追趕落後距離,他高速進入Sainte Devote 時,賽車尾部橫向撞到護胎牆,左後輪嚴重受損,Vettel 最終逃不了退出的厄運。



Alonso雖然載油量不算多,但他跑至第28圈才進站,重返賽道後跌至第12位。
表現普通的Kubica跑至第30圈時因賽車底盤發生故障,返回 Pit 後退出比賽;仍然使用硬胎的 Massa 連續跑出最快圈速,他在34 圈時造出1:15.757,接著更造出 1:15.609 最快圈速。

完全第 34圈次序:1stButton 、2ndBarrichello +14.636、3rdKimi +18.368、4thVettel + 21.508、5thWebber + 25.888、6thRosberg+ 33.247、7thKovalainen +36.183、8thNakajima +39.279、9thBourdais +45.962、10thFisichella +47.256。

經過多圈競逐後前 6 位距離相約,追逐戰亦漸漸平靜下來;Heidfeld 、Fisichella 、Trulli及Glock採取一停策略,所以直至第 40 圈左右陸續進站補給。領前的Button及 Barrichello在第50圈時作第二次 Pit Stop ,而 Massa 就在此時再造出 1:15.154 最快圈速時間。第 52 圈 Mclaren 的 Kovalainen 跑至游泳池一段速度不弱,但進入 Piscine 彎道時稍稍犯錯,MP4-24 打橫撞向右邊圍欄,與 Massa在排位賽時情況近似,但碰撞較為嚴重,整個前翼盡毀外更反彈到對面圍欄才停止,Kovalainen 離開車廂後好像失去方向感,直衝向對面馬路,幸得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阻止;Kimi 經過意外地點後隨即進站換上軟胎,但 Pit Stop 竟用了 11 秒,返回賽道後跟著第 4 位的 Barrichello,接著 Hamilton 亦進站,不過除補給外還要更換前翼,14.5 秒才離開。

完全第 54圈次序:1stButton 、2ndMassa、3rdWebber、4thBarrichello、5thKimi、6thRosberg、7thAlonso、8thBourdais、9thFisichella、10thNakajima。



Massa 與 Button 的距離已縮減至 1.192秒,但 Massa 仍未進站,兩圈後 Massa 進站換上軟胎,返回賽道後跟著隊友守在第 4 位。Bourdais 跑離隧道後再次因超速衝過 Nouvelle Chicane ,後面的 Fisichella 距離較遠,否則有可能失去寶貴的 1 分。兩部 Ferrari 在賽事尾段時因軟胎損耗關係,車速續漸放慢,前面的 Button 及Barrichello 亦有類似情況,站在有分位置的車手均保持現有位置,不願犯險而發生不必要意外,只有第 12位的 Hamilton 仍然奮戰不懈力追前方對手,今次的目標仍然是起跑時的 Heidfeld,追逐至最後一圈仍未有機會進攻,但兩車繼續進行攻防戰。Nakajima 由起跑至最後一圈都能守著第 10 位,實屬極佳表現,可惜跑至 Mirabeau 彎道時因速度過高,收制不及直撞向護胎牆,離開賽車後 Nakajima 面有難色,可能擔心其位置將會不保。最後 Button 以 1H40:44.282 贏得今年度6戰 5 冠的佳績,隊友 Barrichello 奪得亞軍作 37 歲的生日禮物, 實力回復的Ferrari 雖然只有 Kimi 登上頒獎台,但 Massa 亦取得殿軍位置,他倆為車隊取得寶貴的 11 分。


詳細資料及片段:

http://hk.myblog.yahoo.com/fialai/article?new=1&mid=1689

achong 2009-05-29 00:57
          

choi輝 2009-05-29 01:30
  

假師傅 2009-05-29 01:42
      

2009-05-29 07:08
    

FM 2009-05-29 07:35
    

高比 2009-05-29 09:00
              

釣魚痴 2009-05-29 10:35
    

newhks1999 2009-05-29 10:59

ymtchris 2009-05-29 11:47
  

fishson 2009-05-29 12:09

魚拓 2009-05-29 17:20
    

發記 2009-05-29 18:23
  

kiko 2009-05-29 18:26
  

chon 2009-05-29 19:18
  

釣魚勝手 2009-05-29 22:53
    

kamtong 2009-06-03 14:19


查看完整版本: [-- [ F1 ] R6 摩納哥站賽事報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12406 second(s),query:2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