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5) 其他功能 論壇服務 精華帖 最新帖
主題 : 細菌性中毒與魚毒
邪海釣手 離線
級別: VIP會員

UID: 2654
精華: 3
發帖: 2310
漁樂幣: 15935 元
威望: 10 點
貢獻值: 1 點
娛樂金幣: 0 元
在線時間: 976(時)
註冊時間: 2006-10-22
最後登錄: 2007-06-18
樓主  發表於: 2006-11-03   

細菌性中毒與魚毒

細菌性中毒與魚毒

在臺灣,有些人相信鯖魚、鰹魚類有毒,最好少吃。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新鮮的鯖、鰹可以說是最佳蛋白質來源之一,並沒含毒。只有食用不新鮮(即使尚未腐敗)之鯖、鰹才有可能中毒。這一類食物中毒係由於細菌作用所引起之腐敗毒而來。普通我們所謂食魚中毒十之八九皆屬於此類之細菌性中毒。鯖、鰹類之所以易於引起食物中毒乃由於魚體之物質含有多量之組胺酸(Histidine)。此等組胺酸會由於細菌之分解,或魚肉中脫羧(Decarboxylase)之作用而生成多量組織胺(Histamine)及其類似物質,它們是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魚肉在外觀上雖無腐敗之象徵,但實際上已發生變化。食用此等魚類即發生過敏性狀之中毒。大約在食後30分鐘至1小時內發病。臉部及上半身會出現紅疹、激烈頭痛、噁心,有時會嘔吐、下痢。極似過敏性之病狀,在醫療上係以抗過敏性的(Antiallergic)藥劑治療之。許多種底棲性魚類如赤(鯛科)等因魚體中組胺酸含量少,不易產生多量之組織胺,故少有此類中毒現象。普通我們只要食用新鮮的魚類,即可避免此類中毒。因新鮮的魚肉細菌極少,組胺酸不會被分解成組織胺。但有時我們食用新鮮、毫無腐敗象徵之魚貝類,仍會發生中毒現象,此類之中毒乃由於魚貝類本身所含有之毒物而來。這種毒我們稱之為海洋生物毒(Marinebiotoxin),或簡稱為魚毒。

魚毒從其來源可分為二類:

第一類魚毒是:毒素為水棲生物生存上必須之物質,或稱為內因性(Endogenous)魚毒。其中包括攻擊敵人之毒及其他生理上需要之物質。此類毒物對於水棲生物本身並無不良之作用。例如存在於某些真河豚(Tetraodontidae)及兩棲類蠑螈(Salamandridae)中之毒素。

第二類魚毒是由食物鏈而來之毒素或稱外因性(Exogenous)魚毒。生物本身並不需要此種毒素,係因生物攝取水中之物質、餌料,而直接、間接的蓄積於體內。此毒素對含毒者自身可能有害,但並不足以立即致死。可是捕食此類毒魚毒貝者即發生中毒現象。例如因食蛤貝、牡蠣、沙蟹類引起之「麻痺性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s或稱Saxitoxin)及因食某種熱帶海魚而引起之熱帶海魚毒(Ciguatera poisons)。

目前我們所知之魚毒大致為第一類之河豚毒,及第二類之麻痺性貝毒與熱帶海魚毒。下文我們將分別討論此三種魚毒。
評價一下你瀏覽此帖子的感受

讚一個

好收獲

可憐喲

真攪笑

好犀利

又食蕉

冇意見

又灌水

<~船只海上航行,茫茫海面阻隔了视线,一面之隔的深沉水下,谁也不晓得何时何处船边将浮现何等庞然大物?因为我们晓得,这辈子将永远无法透视海洋、无法完整理解海洋~>
描述
快速回覆

驗證問題:
請複製中文【好】字,貼在驗證框內 正確答案:好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